案例丨当湿垃圾回收遇上江南园林:徐汇区市民环保体验中心
▲ 徐汇区市民环保体验中心
0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徐汇区市民环保体验中心
设计团队
泛境设计丨四叶草堂
设计理念
总体设计采用了江南园林风格,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理念及整体永续的自然环境观。建筑采用环保型建材、运用绿色技术,内部安放了先进的湿垃圾集中处理技术设备。每天处理8吨湿垃圾的同时,也为市民带来新奇而直观的环保教育体验。
▲ 园区整体鸟瞰图
▲ 园区总平面图
02 探地游览路线
这样一个听起来超厉害的地方,不如跟随小编的脚步来一探究竟吧~
▲ 游览路线图
▲ 入口立面
▲ 展厅外观
经过入口门廊,首先来到的是「环保科普展厅」。可以看到建筑整体采用了木结构形式,落地玻璃窗使得室内开阔而明亮。
▲ 展厅内部
Tips:「建筑节能」
建筑东南侧布水体,夏季风向增加空气湿度,通过建筑高低窗的布置,增强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
木结构建筑保温性能比是混凝土更出色。同时木结构在生产、施工上的能耗,相比混凝土和钢材低很多。
▲ 建筑风向示意图
▲ 木结构的低碳效能,资料来源:济木建筑
展厅陈设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线,介绍了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微生物处理垃圾、废水处理等详细过程。展厅中还设置了垃圾处理后的产出品及资源化利用展台,将餐厨垃圾的“今世来生”清晰呈现。
▲ 湿垃圾处理后再利用的产品展示:分离油、沉淀物等
走出环保科普展厅我们来到「水净化示范区」。通过叠石理水营造出山水之美,空间虽小但意蕴十足。这里的水体其实连通的是污水处理间,经过了微生物技术处理,已经达到中水排放标准。
水中种植了睡莲等水生植物,养了一些小金鱼。围合的镂空围墙一侧是保留的现状树木,形成视觉上的对景和吸引。
▲ 保留的老榆树和双生树
▲ 水净化示范区
▲ 种植示范区
行走于园林之中,穿过方形月洞门就来到一片生机盎然的「种植示范区」。这里种植格的内都直接施用了园内出产的生物菌肥,植物蔬果都生长得十分茁壮。
生物菌肥将餐厨垃圾发酵处理,短时间内就可以高效形成。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化肥使用带来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棘手问题。
▲ 从种植示范区看垃圾处理间
穿过绿院就是「湿垃圾处理间」了,透过落地的玻璃长窗,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垃圾处理设备在运转。
湿垃圾处理间内,陈列了4台运用微生物技术的湿垃圾处理终端设备,这就是垃圾变废为宝的幕后功臣。
▲ 处理间内机器正在处理厨余垃圾
Tips:「湿垃圾处理」
湿垃圾处理中采用的微生物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有益菌」的相互作用,培养出复合微生物菌群,这些菌群会通过相互间共生共存的关系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从而发挥出各种不同的功效。
微生物与湿垃圾中的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行生化反应,辅以专用处理设备使其充分反应、降解,将湿垃圾分离成固体残渣、分离油、沉淀物、水四种物质,达到本地垃圾减量化的效果。
另外,在喷淋水中加入EM菌,可以起到湿垃圾处理间除臭作用。
▲ 屋顶EM菌除臭喷淋系统
03 后记与总结
湿垃圾处理往往令人联想到臭味、污染和可怕的渗滤液,然而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最多的却是整齐有序和美观舒适。
在市民环保体验中心建成之前,虹梅街道传统的垃圾清运流程,是将垃圾并运至徐浦码头,通过船运的方式送至老港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现在则可以直接送至就近的本地化处理站,极大地缩短了运输距离,改善了由长途运输及中转带来的垃圾渗滤液污染等情况,得以实现“湿垃圾不出虹梅”。
这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为虹梅街道热情点赞!
另附上二期设计的效果图,让我们期待未来的建成吧!
▲ 「江南园林风格」的屋连廊鸟瞰图
项目名称:徐汇区市民环保体验中心
地理位置: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钦州北路桂果路
场地面积:1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业主单位: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
设计单位:上海泛境景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丨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
合作单位:济木建筑科技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丨上海砼森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丨上海天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魏闽 博士
方案前期指导:纪晓海
项目团队:谢文婉、李欣昱
项目设计:2018年8月—2019年5月
竣工年份:2019年6月
主要建筑材料:木、钢、砌块、金属屋面、玻璃
摄影:纪晓海 谢文婉
撰文:王肖茜
编辑:廖菁菁
案例推荐:
(点击图片跳转)
小微更新 暖心关怀:梅陇九村“梅园”社区花园设计
乡野的秩序与精神:上海前小桔创意农场景观设计
自然之所——WWF东滩生态厕所